|
日前有消息称,第方支付牌照政策收紧,央行已暂停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第方支付牌照的受理。随即向上海、深圳两家正在申请支付牌照的了解情况,得到的回复是感觉政策确有所收紧,原因不得而知。
其早在去年,央行就传递出对第方支付牌照政策收紧的信号。查看资料可以发现,自去年7月后,央行并没有再发新牌照。央行2月底下发的2022年支付结算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到:严格支付机构市场准入,鼓励现有机构兼并重组、持续发展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研究施支付机构分类、分级监管。
与此同时,央行也在积极整顿第方支付市场。去年9月,央行下发了对4家第方支付的处罚意见,要求其退出部分省市的现有收单业务。在此背景下,一些有意开展支付业务的将收购已有牌照的第方支付视为现阶段获取牌照的重要途径。
牌照价值凸现
2022年,央行开始发放首批第方支付牌照。一些从事支付业务的担心拿不到牌照业务会被停掉,所以急于寻求一纸牌照。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央行对于发放牌照的态度趋于常态化。统计发现,截至去年7月,持牌单位增至269家。随着央行发放的牌照越来越多,牌照价值也回归理性。业内人士预计,如果此次央行下文暂停发牌,那么支付牌照的价值又将会有一个小高峰。
目前,第方支付从其业务类型上看大体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其中线下主要为银行卡收单,线上主要为互联支付和移动支付。目前线上的交易量处于暴增阶段。艾瑞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第方互联支付交易规模超8万亿元,同比增长503%;第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近6万亿元,同比增长391%,约为2022年交易额的80倍。值得注意的是第方移动支付,在2022年、2022年两年爆发式增长,预计2022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8万亿元。可见,移动支付已成为第方支付巨头争夺的焦点。
在移动支付渐成新宠的时代,一些固守线下收单业务的第方支付利润趋薄、步履艰难,另一方面,部分入行较早的第方支付想要转身线上业务也并非易事。他们不仅缺乏资源端的积累,还要面对残酷的竞争。取得牌照的第方支付股东中不乏购商城、团购、地产大鳄、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甚至民间资本都参与其中。《第方移动支付产品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仅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就瓜分了第方移动支付九成的市场份额。从事传统线下业务的支付想要在这一领域分一杯羹也不容易。在这样的经营压力下,一些小的第方支付可能会出售牌照或者选择和企业合作以寻求资金。
传统收单业务如果难以达成规模,收益则力支撑支付生存下去,在竞争日益严峻的环境下,小不堪重负难以持续经营,可以趁牌照价值处于高位时将其出售,而一些想获取牌照的则可以通过收购完成其在支付市场的布局。
收购案例增多
今年2月,海印股份公告称拟以175亿元控股广东商联支付络技术有限。华控赛格也发公告称,已与成都支付通新信息技术服务有限签订意向协议,拟入股成都支付通。3月,捷顺科技发布公告,宣布将以自有资金现金收购高登投资集团合计持有的深圳市兄弟高登科技有限100%股权。另外,易宝支付也迎来了全球私募股权投资TAA的投资。此前,还有万达收购钱687%的股份,京东收购银在线。
研究机构报告指出,2022年,第方支付市场竞争将更激烈,行业集中程度加强;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明显。从目前整合案例可以看出,大多案例以上下游整合为主。比如京东通过对银在线的收购来打造自身的支付体系。很多企业收购第方支付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业务需求,如果企业本身产生很大交易量,与第方支付合作就要支付很高的费用。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成立一个支付,一是可以节省成本,二是可以服务其他获得收益。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维东对新金融表示。
其,一些布局金融领域的大企业都视第方支付牌照为标配。目前有多家上市都在进军支付行业,并成立相应的申请支付牌照,比如TCL、上海钢联等。现在很多申请牌照的大企业尚未拿到支付牌照,未来不排除通过收购获取牌照的可能。
企业收购支付,除了自用,还看中了能沉淀资金和拓展用户量。互联金融巨头抢占第方支付接口也大多是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事上,在当前的市场前景下,企业都想抓紧布局,抢占市场份额,而完成这些的关键,就是要有一张支付牌照。但如果央行对发牌按下暂停键,这些企业很可能会通过收购完成支付布局,那么,大鱼吃小鱼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不仅在数据方面表现良好,易支付在市场份额上也是逐步拓进,让更多的人受益。我爱易支付免签约支付平台,已稳定运营八年,T0提现秒到账,免结算费,交易费率低至0.8%,每日凌晨00:00自动结款不压资金,完美解决支付难不稳定等问题,一站式接入支付宝,微信,QQ钱包,银联支付,云闪付,京东等支付平台,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集成支付接口在自己网站,APP,及各大平台,您还在等什么,快点加入我们吧!https://www.wapay.cn
|
|